福建省拍卖行业协会 首页 登录 注册

国有资产流失 体制黑洞还是监管漏洞?

2005-03-02 00:00  4904次点击

  国有资产流失 体制黑洞还是监管漏洞?

 

 

  在当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中,经营管理层内部收购是一种普遍的形式。但各地不断爆出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表明,这种改制方式缺乏竞争,透明度低,常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管困难,从而存在暗箱操作的巨大空间。

  管理层收购易催生"一夜暴富"

 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指出,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,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条件下,容易引发以下问题:

  一是由谁来确定收购者的问题。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收购大多是由企业所有者及资本市场推动的,而中国都是由企业管理层发动的,加上又没有明确的监督者,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暗箱操作。

  二是信息不对称。原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熟悉程度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,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谋取非法利益。

  三是定价环节的问题。所有者缺位和信息不对称,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定价成了管理层单边决定的行为,这就导致管理层压低收购定价的现象。

  原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内部收购赋予原管理层很强的操控能力,可以通过隐匿资产、扩大成本支出、虚报亏损、私设小金库等种种手段压低国有资产总值。像他们所在的勘察设计单位,就普遍存在忽略应收款项以压低资产评估价格的现象。

  目前,绝大多数勘察设计单位的资产审计只统计实际到账资金,不反映应收款的情况,而项目资金分期付款、跨年度付款则是设计行业的普遍情况,而且多集中在下半年到账。为了保证2004年新企业能挂牌,南京市将勘察设计单位的改制核资时间定在年中。这样,大量应收款项无声无息地流进了新企业。像这样"打印本页